3)第一百二十九章 利益之争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戏肉来了,这是要谈条件了。

  陈立东坐正了身子,理了理思路,说道:“我们集团公司支持全员搞技改,那些鼓励小发明、小革新的事情我就不啰嗦了。

  大的方面,我们有三个现实的案例,我说一下供您参考。

  第一个就是供需订单模式。比如我们搞的电炉项目,合作方是北钢设计院。

  我们提出目标需求,对方提供设计服务,按合同约定支付对方报酬。

  当然去年年底奖励给马建国教授团队的500万元,不在合同约定当中,算是我们付给具体人员的小费。”

  沈兴哈哈大笑:“你这小费可是够高的,内参里也有说这件事。”

  陈立东讪讪地说:“只是这500万给马教授惹了些麻烦,他们设计院想要把这笔钱拿走,由院里分配。”

  沈兴哈哈笑了:“这相当于老板抢客人打赏给服务员的小费,有点丢人啊。”

  陈立东补充道:“北钢设计院还专门给我们公司来函,让我们解释这笔钱到底给谁的。挺有意思的。

  第二种是合作研发模式。

  简单说就是对方出人,我们出资。

  我们和蓟市大学在机电一体化方面,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我们共同设计研发方向,然后确定几个攻关课题,课题组人员由蓟市大学来安排,所需要的场地、设备、耗材等配套费用由我们负责。

  课题组每月定期向学院和我们企业报告研发进展,我们也会定期召开论证会议,掌握科研进程和经费使用情况。

  至于研究成果,理论成果归课题组,提高学院的学术地位。

  技术专利归我们企业,我们拿来进行产业化。

  如果属于双方认为有较大盈利空间的项目,还会事前协商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分成。”

  说到这里,陈立东想了想,决定把这种模式再具体解说一下:

  “比如我们的连铸连轧成套设备项目,工控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是由我们和蓟市大学联合研发的。

  我们出售成套设备时,工控系统是单独划价的,这部分的销售利润我们和蓟市大学分成,而且因为每个软件系统都需要在基础模板上进行调整,分成是他六我四。”

  沈兴听到这里,插了一句:“这也是当前各个院校和科研机构普遍采用的模式。看似合情合理,不过经常出现因利益之争、一拍两散的情形。

  而且,我们技术提供方往往搞不赢出资方。”

  陈立东想了想说道:“这种情况避免不了。

  企业强调承担了所有投资风险,势必争取最大回报。

  院所认为成果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费时费力研究出来的,也想拿到最大利益。

  谁对谁错、谁赢谁输,真不好判断。

  我的意见是:看长远。

  技术和投资是一体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就像两口子一样,如胶似漆是理想状态,打打闹闹才正常,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