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9章 对民乐和民乐团的讨论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奏的都是民乐,从来也没断了传承,最近这日子好点了,结婚的多了,出殡的也阔了,他们的生意也因此好了不少。

  像什么东北的二人转,岭西的大山歌之类的,一直都热闹得很呢,这些年尤其如是。

  华夏人,有谁会跑音乐厅里听民乐的?

  像各种民乐改革,把民乐按照交响乐的路子改,没有低音了,弄低音大笛什么的,王旭感觉真的有点不伦不类。

  你看最后民乐独奏的,后面伴奏的反而都是交响乐队,和民乐半点关系都没有。

  音色,就是音色,你把他非得分那么明白干啥,这是民乐,这是西洋的划分,本来就有些奇怪,交响乐队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乐器,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工业社会以后改良制造的东西。

  他们在制造的时候,就是为了整个乐队服务而设计的,又经过很多年的筛选,最后剩下的才是现在的交响乐队的样式。

  那里面还有咱们的锣和钹呢,难不成也给人扔了不成,但那个锣和钹其实都重新改造过了,就是为了交响乐队本身搞的。

  而你现在非要仿着人家的形式整那么一个民乐团出来,没低音,就弄个什么低音笛,低音阮,低音笙之类的东西,没节奏,就把定音鼓做成大鼓的样子,反正各种的稀奇古怪,而且真到了需要一些特定低音的时候,还是得把大提琴摆出来,何苦来哉。

  最后整出来的东西,你要说难听吧,倒也不至于,但真心算不上多么出类拔萃,而改编的曲子又大多是民歌民调改过来的,最后弄得好多曲子改得还不如独奏来得有味道。

  反正王旭是真的听过挺多的民乐团的表演,技法,感情都还可以,但就是感觉整体不对劲,给人一种,越听越别扭的感觉。

  还不如那些纯粹用西洋乐队做配合的什么笛子独奏,古筝独奏,二胡独奏来得效果好,因为在那样的独奏环境下,反而凸显了民族乐器那种独特的音色风味。

  所以吧,王旭真的觉得,民乐团没啥好拯救的,那东西,既不是历史,也不是传承,更不是未来,只是一个不是很成功的改革产品而已。

  至于民乐本身,王旭就更不觉得有啥好帮忙的了,现在的时代无论西洋的还是民族的,学音乐都没几个人,但那是音乐的问题吗,那是穷闹的。

  等老百姓有了钱,未来学音乐,学美术这些艺术类课程就会自然而然地蓬勃起来,一支铜管长笛多少钱,一支竹笛才多少钱,反正都是为了培养点音乐细胞,学笛子,学唢呐的学生孩子可不老少。

  至于靠这个养家糊口,我敢打赌,用唢呐当饭吃的,比用什么小号,双簧管的多多了。不是只有在酒吧里,餐厅里表演的才是音乐,在婚礼上,葬礼上演出的不也是音乐吗。

  二手月季都还唱过白事呢,谁又能比谁高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