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0章 音律与伪史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夏古曲却多有流失,很多古籍中记载的乐曲都流失了,直接的文字记录证据很少能证明七音到底是哪里来的。

  这也是华夏重词而轻曲的一个例证,许多的词千古流芳,但曲却近乎遗失殆尽,当然这也有文字更易于保存,被更多人熟知的因素在,但那些古曲的遗失也不能不成为一种遗憾。

  大家都说华夏音律五阶,但有意思的是,其实华夏的流传下来的曲谱却很少有单纯使用五音的,而是大量使用了半音,整体则体现出六音,七音都存在的情况。

  不是没有,茉莉花就是纯五音的,但并不多。

  而所谓的五阶声律反而是近代才流行的说法,华夏古代说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而47这两个半音却被隐藏了。

  因为这两个音不完整,所以听起来哀伤,低落,缺少堂皇之感,不为士大夫所喜,很多时候就被故意忽略掉了。

  嗯,你看小日子就特别喜欢用那两个音,可小日子的古乐同样传自华夏,如果华夏就是五音,他们那两个音从哪里学来的?

  五音,还是七音,其实华夏早有定论,五音是正音,被文人士大夫所喜。

  另两音是半音,听了有低迷之感,所以被他们所厌,这才有了五音之说。

  但并不是说华夏的古曲中不用那两个音,1977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中,曾出土了一套国宝级的青铜文物变种,那东西有5个八度,用的就是七音,远比传说中随佛教传入的时间要早得多。

  王旭甚至感觉七音本来就是华夏发明并传播出去的,毕竟能追溯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

  但这个年代,正是华夏民族最缺乏自信的时代之一,西方大部分的音乐著述中,都认为华夏音乐是五音的,因而反过来质疑华夏的音律是贫瘠的。

  而西方人质疑了,华夏的学者们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骂回去,而是立刻回去反省,是不是咱们真的不行。

  这才有了这段时间可笑的五音七音之争,不过这都不是争论最大的地方,毕竟无论谁发明的,都不是西方发明的。

  真正的争端是在另一个音乐的重要领域,就是无论五音还是七音,都需要定音,也就是如何标定准确的乐音。

  所谓的五音七音,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问题,这更是一个数学问题。

  一个音好不好听,是由人的耳朵和相关的大脑决定的,研究表明,这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一根琴弦如果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那么这根琴弦长度的一半,一定也行。

  这是古人最初也是最简单的认知,但用数学来解释,就是一个频率悦耳,那么他的倍频也一定悦耳。

  由此也可以推出,这个频率的三倍频,四倍频也都是悦耳的,这些倍频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个八度。

  而定义一个八度内的五音,则需要使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