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个世界_不做贤惠女(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城里再次结婚、有了另一个小孩,而被留在村里的沈含秋,那时候尚不满三岁。

  沈含秋的父母做事也不算太绝情,在留下足够的钱财、将年幼的女儿托给了下乡的村里一户同为沈姓人家抚养。

  如果说,她的一切悲剧来源于亲身父母,那么造成她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收养她的沈家。

  65年的时候,沈含秋的父母响应国家政策,自愿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希冀着建设大有可为的农村。

  然而,现实与梦想总是有差距的。

  很快,农村艰苦的劳作节奏、贫瘠的物质条件就击垮了年轻人们挺直的脊梁、以及他们那脆弱不堪的梦想。

  这时候,他们不再想着建设农村,而是想方设法的回城。然而,下乡容易回城难,下乡三年间眼见无数城市里没有工作、无学可上的年轻人被派遣下乡,回去的却寥寥无几,哪怕两人的父母在城里有几分关系也完全不起作用。

  这样的日子一呆就是近三年,三年里艰苦的生活、无处诉说的苦闷让两个同一地方来的年轻知青很快陷入了爱河。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在亲人们无奈的叹息里,他们结婚生子、互相依偎,彼此扶持着度过了这段人生里堪称苦难的生活。

  日复一日,渐渐地他们已经不再幻想着回城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扎下了自己浅浅的根基,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有了自己温馨可爱的小家庭,那遥远的城市成为了他们对过去的追忆,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看似温馨的生活却暗藏着无数危机,就似一个气球一般、只需轻轻一戳,就足以毁灭这平静的生活。

  1971年,在他们结婚三年后的某一天,这一切幻想如同水中月般戛然而止。

  那是一封来自城里父母的信,信里详细讲述了城里最近的形势,

  信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儿子,今年看起来比起往年来要好得多了,市里的几个大厂里都已经安排了部分招工,优先下乡的知青们。

  儿子,这是你们的机会,你们有着高中的文凭,我们这边也会尽力给你们走走关系,让你们能尽快回城,只是,乡下的那些事情得先处理完毕。

  你们要知道,即使回来,也只有能参与到工作里的知青们才能有返乡的名额。”

  这一封信犹如一针强心剂般打入了让这一对年轻父母的心脏,他们瞬间便燃烧起了对回城的向往,以至于忽略了那信里几乎毫不掩饰的深意。

  回城的,只能是招工回城的知青,而在乡下已经娶妻生子的,显然不符合这一政策。

  然后两个人却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事实,他们不再安于劳作、不再整日笑颜,反而每日里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个肯定的消息。

  终于,三个月后,从城里寄过来的信,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