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7章 长安有仙_我生活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死人,其纸钞铺趁机生发,怕不是要饿死街头。”某个老街坊曾经这么评价到。

  “何来长安老仙,那相老鬼从小与某一般长大,原名相松,后改名相良,何曾是太宗年间人士,怕不是死人钱挣多也,被阴邪入体患癔症。”

  “说道武皇之时,通天年间,当时吾家族叔尚在肃王府门下当差,曾经听得一件逸闻........”一个酒客立刻开始了他的新“掌故”,立刻吸引住了众人的好奇心。

  至于相良老丈的癔症和他动不动提太宗当年如何如何,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位相良的外号得来也十分有趣,据说是这位突然发了癔症得来的。

  伟大的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这帮小民无限缅怀无限敬仰的太宗圣人陛下,曾经夜游地府的传奇,在长安早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了,而其中某位长者就叫相良——

  太宗陛下因泾河龙王一案,前往地府对质,不料返回阳间时被众多冤鬼拦住去路,得崔珏指点,太宗借了相良在阴间十三库金银中的一库,并答应回阳世后归还,自此相良陡然而富。

  而丰安坊这位名为相良的老丈,自称就是那位相良,去过地府,而且从太宗年间活到了现在,总爱在各种大事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言语之离奇夸张,让人啧啧称奇,而且他总爱说起自己与太宗当年相遇的事情。

  这么蹩脚的笑话,当然瞒不过这一坊的老街旧邻,都当他是死人钱挣多了撞客了,发了癔症,遂取了个长安老仙的外号讥笑他。

  “这死人钱当如此是好拿也??有损阴德,此人一生无后孤苦无依,便是应有此报。”坊里的某位耆老曾经这么评价过。

  如果在其他坊,一个患了癔症的孤老头子肯定会被大家无视且欺辱,可是在品德高尚丰安坊,大家紧紧遵守老长安的善良美德,对于这位长安老仙颇为不错,明面上一点都没有歧视,年轻人看到了还要喊他一声相老丈哩。

  当然不是他们真的道德高尚如此,主要还是因为老头有钱。

  在这个随时死人的长安城,纸钞铺这种专卖香烛纸钞的店铺利润极厚,一般的流氓和帮派也会因为觉得晦气,除了例行的份子钱之外不会上门讹诈。

  而且特别是这位在武皇血洗长安的时候还坚持开门,那段时间据说发了大财,据说还趁机结识了不少高门大户的奴仆..........

  现在圣皇帝还朝长安,这位靠着以前的香火情,铺子竟然越发兴旺起来。

  所以看在钱的面子上,他得到了不少尊重。

  特别是每次有人愿意听他吹嘘的那些鬼话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极为大方,总是会请他喝酒,所以大家对于他讥讽不屑嫉妒之余,表面上的尊敬还是有的。

  如果不算坊里的李文书家的话,这位相老鬼的家底可谓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