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 长安一番_我生活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的葱,而且应该只取葱芯,姜也不对,虽然做法对的,但是其他的完全不对。

  要知道这可是物资还匮乏的年代啊,这位就如此讲究,还已经没有贵族了,由此观之,古代的贵族吃得东西,绝对不比后世差。

  这个例子虽然有些扯远了,可以看出古人对于食物的尊重,而且古代的贵人舌头娇嫩而敏感,远不是后世被味精等各种调味料麻痹了可比的,他们的舌头能分辨出岩盐和井盐的细微差别,松江鲈鱼和赣江鲈鱼的鱼肉松紧,还在母胎里面的羊和吃过草的小羊的区别。

  所以想要靠着一般食物结合新奇菜式赚古代贵人的钱,简直是个妄想,因为他们吃过一次之后,家里的厨子就能做出更好的。

  所以,哪怕是菊下楼一道简单的家常回锅肉,所选的食材也是特别讲究,取得的出生刚过一百天,刚刚断奶没有超过两个月的小猪,就取后臀附近那半斤肉,其余都不要,此时的小猪刚刚断奶两月,吃起来既有肉香奶香,还有一股青草香。

  用的酱是唐朝的肉酱加入去了籽的茱萸,配菜用的蒜苗全是四寸左右的蒜苗,此时蒜味浓郁且鲜嫩,不会抢味。

  而李南用来致胜的利器,就是纯白的砂糖和味精了。

  此时唐朝还没有砂糖,作为化学狗的李南才到长安,就找了阿拉伯人高价定了一套玻璃器皿,当然很多还在烧制,起码要几个月才能到他手里。

  但是不妨碍李南找阿拉伯工匠,按照他的要求,花重金弄了一套比他南音庄园那副更加精密,气密性更好的实验器具。

  李南在菊下楼的最大作用,不是装修设计定位,而是制造调料。

  如果去菊下楼后厨,会发现这些厨子所用的,是金贵的雪花盐,还有更加精贵的,长安人都没有见过的雪花糖,还有一种混合的神秘调料,被称为味之精,只有大厨掌管着。

  这个大厨是地府的人,所以李南不在乎泄密。

  而李南在菊下楼还在装修的时候,就让渭水的渔夫捞了大量的小虾米,静置两天吐出泥沙后,让杜静伶亲手将其烘干磨成粉末,然后混之精盐,这就是自制天然的味精。

  当然,其中的配比也是李南试验了好久,吃了不下二十碗面之后,这才试验出的最佳配比。

  这才是菊下楼除了安乐公主和太子府以外,最大的依仗!!(大家可以自己去超市买金钩或者虾米皮试试,盐和金钩粉的配比是45比1,算是老失一个微小的贡献,这样做菜可以随便放了)

  当然,他的依仗不止这么一个,最大的还是安乐公主这杆大旗。

  这样离谱的定价,还有新的经营方式,在这个年代,本来会受到长安的酒楼行会打压的,而且对于酒楼的改造,市肆司和营造司都不会通过。

  结果在安乐公主府面前,这些人都悄无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