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章 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是余靖,还是晏殊,他们和当道诸公都有些矛盾。

  借着办学的旗号,宣扬他们的理念,和几位相公掰手腕。

  其实也不难理解,没有更深层的考虑,人家才不会屈尊降贵,跑到小小的书院当臭老九!

  王宁安一直捉摸着利用这些人,人家也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

  到底是谁利用了谁,还真不好说!

  ……

  确立了书院名称,又划分了职务,几位大头巾就准备着开门招生了。

  王宁安脑袋都大了,你们长点心好不,这是三四千人的学校,不是几十人的学堂,哪能没有规矩!

  “醉翁,身为山长,你老觉得书院该怎么划分?”

  “这有何难!”欧阳修曾经协助范仲淹推行兴学令,又创立太学,经验丰富。

  “六艺学堂分为上舍、内舍、外舍,新生入外舍学习,每一个月小测,半年大测,两年期满,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入上舍,由我等亲自教导。凡上舍学生,皆由书院提供衣食笔墨。”欧阳修抓着胡须,笑道:“少不得要财务长多想点办法才是。”

  又让小爷出钱!

  王宁安鄙夷地撇撇嘴。

  “醉翁,你老的法子完全是照搬太学,且不说太学生有科举优惠,比如上舍一等可以直接授官,中等可以免除礼部试,下等可以免除取解试。就说在沧州复制一座太学,能实现你老的办学理念吗?”

  欧阳修略微沉吟,没错啊,既然叫做六艺书院,肯定和太学那种偏重经义,偏重诗词的官方学堂不同。

  “二郎,你有什么高见?”

  “高见谈不上,晚生斗胆请教,诸位前辈以为为何读书?”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众人面色一变,看似简单,实则很不好回答……

  余靖倒是很坦然,他坦荡说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求取功名,为了货卖与帝王,为了做官,为了一展胸中所学,往大了说为了天下苍生,往小了说,是为了光宗耀祖。王二郎,你以为如何啊?”

  “先生高见,晚生还想请教,有多少人能靠着读书,实现上述愿望呢?”

  这回欧阳修开口了,“我朝科举大兴,天心仁慈,每年取士不在少数,然则四年一科,每科录取几百人,天下读书人,能通过科举者,百中无一。”

  “那其他人呢,就潦倒困顿一辈子?”王宁安追问了一句,欧阳修瞠目结舌,他看过太多的落榜生了,在场就有。

  “醉翁,晚生以为,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不过七十二位,成材率一样不高。创立六艺书院,就是为了培养各方面人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举,适合当官。能考上进士固然值得高兴,如果考不上呢?也需要给他们一条路子。”

  王宁安说着,拿出了自己草拟的一份计划。

  他也采用欧阳修的“三舍法”,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