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书(均订加更)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际,宜加审择,言果当理,虽刍荛之贱,必从之。言苟不当,虽王公之贵,不可听。”

  “在京文武衙门凡有内外军机及王府切要事务,陛下一言而决,何须问臣。”

  于谦的意思是听取谏言的时候,应该加以审择选,如果有理,即便是割草打柴之人,也要听从,如果不当,虽然王公之尊贵,也不能听。

  在京文武衙门,内外军机,王府切要事务,都是皇帝的事,不应该问他这个臣子。

  这话谁说的?

  当然不是于谦说的,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告诉朱高炽的圣训。

  朱棣规定了一个皇帝的权责范围,哪些事儿皇帝必须做,哪些事儿,皇帝可以交给臣子做。

  臣子插手了皇帝范围,那就是僭越,砍了都是轻的,全家蒙难才是正解。

  “杨王说等于少保回京再言此事,看来少保是同意朕的想法了?”朱祁钰点了点头。

  其实在多数朝臣的眼中,杨洪领着的兵,是一股抗衡于谦统领京营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于谦含糊其辞的原因。

  但其实朱祁钰却清楚的知道,防备于谦,还不如想想怎么君圣臣贤,更可靠些。

  猜忌来,猜忌去,空耗彼此的信任,还没个卵用。

  好好练兵,哪天把瓦剌车平了,再讨论抗衡之事,才是正道。

  最主要的是没必要,于谦和他朱祁钰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他们都想大明革故鼎新,让大明变得再次伟大。

  志同道合,就没必要猜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选择信任,朱祁钰就不会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去选择怀疑。

  如果哪一天,于谦真的反了呢?

  那朱祁钰就会自认倒霉,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或者自己大约到了比朱叫门,还要差劲儿的地步了。

  连用人,尤其是像用于谦这样的臣子,都缩手缩脚,还做什么皇帝呢!

  干脆引颈待戮好了。

  “陛下以为这京师之战,打的如何?”于谦忽然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朱祁钰言简意赅的说道:“好!”

  “好在哪里呢?”于谦再问。

  “好就好在,大明赢了,而且是大获全胜!”朱祁钰十分肯定的说道。

  大明赢了,这就是关键,失败者,连呼吸都是错的。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