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章崛起的原因_重生于火红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业体系还未完善的时候,坚决保护民族工业,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坚决压制国内需求,让人民耐心等待。

  在把资源投向重工业的发展、组织人员攻关的同时向外国敲诈,“你现在如果不低价卖,以后就没得卖了。”

  倭国的技术精华在“产经联”,产经联的一条铁律就是:如果基干工业没有发育好,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

  谁敢破坏基干工业,求得暂时的生活改善也是对民族的犯罪。基干工业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人民必须等待。

  就是这一种“挺”的精神,使战后倭国的基干产业快速完善,产能逐步增长,最后一飞冲天,由蛹化蝶!

  产经联的核心包括三块:一块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财团,主要生产和提供各门类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

  我们看到的具体商品其实就是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的排列组合。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受地球上存在的资源和物理规律限制,在统计上有一定比例关系,是可以计划和预测的,所以用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有效。

  只是这部分虽然是其他附属经济的根,但因为要为长期战略负责,其实是赔钱的。

  政府是另一块,因为提供基础原料和技术的大财团赔钱,政府就要想办法把帐做平。大财团的亏损实在抹不平了,就干脆赤裸裸地上行政干预,如改革税制,或干脆印钱发给大财团的银行。

  还有一块是学界,如大型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必须汇集顶尖人才,制造研究环境。

  顶尖人才的发财心不重,只要过得稳定舒适就可以了,也不攀比,真正出成果的人并不指望分发股权,也不用重奖刺激,大锅饭也无所谓。他们需要的只是自由的工作环境。

  产经联以技术为中心,提供大量先进的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下游的企业就去想办法去排列组合它们,就成为具体的商品,去卖钱。如果有什么新要求,反馈给产经联,产经联再组织人手攻关。

  孙祖杰对倭国崛起和产经联的描写在后世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个时代,才是真正的晴空霹雳,它真正照亮了华国未来怎么走。

  事实上看完了倭国篇,高层立刻就明白了孙祖杰搞得华投,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一个典型的大财团。原来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都有自己的筹划。

  财团的核心是银行,目前华投港岛还没有,但是孙祖杰凭借着他出色的赚钱能力暂时充当了这个角色,而华投和禾氏国际正在培养相关的人才,估计他早已经有了这个计划,只是缺少一个时机。

  而华投的上游机构比如华投研究所,欧派电子的研发部等等都是花钱的大户,负责通过研发提升基干工业。

  华投同样有一些下游的公司,比如天翼集团,比如浣熊食品,比如欧派电子的各个事业部都在负责赚钱,负责国内外的竞争。

  甚至于华投还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比如华投养的一大堆律师,可以提供法律风险的报告,另外孙祖杰本身就是最顶尖的研究人才。

  所以杨老想起了倭国篇,就不由得哑然失笑。他原来还担心这个孩子不愿意走仕途,未来没有太大的发展,实在浪费了他这一身才干。

  可是从他对华投的苦心经营来看,这哪里是没有发展,而是太有发展了。

  要是华投真的按照孙祖杰的想法,搞成了一个大财团,那么孙祖杰在华国经济界的地位就是前几号,甚至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那么要不要支持他的想法呢,当然支持,华国建国三十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有比华投搞得更好的公司吗?

  天翼集团已经成为了整个高层的骄傲,这是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真正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公司,表明华国不仅仅是在追赶西方,而且某种意义上在引导着科技的进步。

  另外还有pcr,无刷电机,二步发酵法,等等,孙祖杰已经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孙祖杰的成功也是华国的成功,他们是一家人。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