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一章 “SB-1”实验室_第二次握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第二次握手天涯或第二次握手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战后叶玉菡是尽早赶回北平的。可美国“SLR基金会”的西蒙·切尔尼博士比她更早赶到北平,还在协和C楼一层租了两间屋子做SLR驻北平办事处。切尔尼学问渊博,学历奇特:读过物理和生物,有医学硕士头衔,最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三十年代中期任教哈佛医学院时结识叶玉菡的,两人算得上有师生关系。切尔尼四十多岁,风度翩翩,衣着考究,极为精明千练,两只灰色眼睛炯炯有神;长着一副方面孔,挺拔消瘦,白中透红的皮肤有些粗糙,满头灰黄色拳曲长发后掠着,双颊和下巴刮得精光,像电影明星。抗战刚结束,叶玉菡还在昆明就接到了他的来信,邀请女医生回北平为SLR筹建一座微生物实验室。

  切尔尼是叶玉菡的老师,大她七八岁,却非常尊重她,凡事考虑得很周到。事先为她安排好了回北平参与协和复校和在同仁医院的职位,连在外交部街定好住房这样的事也没落下;关于筹建实验室一事则许以很高的薪水,还特地声明不是“法币”而是美金——叶玉菡并不在乎钱,但SLR资助清华、协和、燕京、汇文等大中学校和医院的举动却使她颇生好感。她曾问过SLR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切尔尼答道:“跟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样。”

  这使叶玉菡特别高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建了或资助了很多学校、医院、研究所和慈善机构,仅在亚洲就办了十三所医学院,中国北平协和医学院被认为是其中最好的一所。叶玉菡对协和及其微生物学科有着特殊的感情。

  叶玉菡回北平不久就开始主持筹建SLR在北平的第一座实验室,并给它取代号为“SB-1”,S是“SLR”的简称,B指北平——切尔尼对此直跷大拇指,连声说:OK,OK!

  基金会为建这座实验室而在北平购买的房产,是位于东厂胡同的堇园。

  据说,堇园原为明代刘瑾府第,并曾由他本人亲自题名谨园,以示面对皇恩浩荡,他的诚惶诚恐和小心谨慎。后来星移斗转,改朝换代,不知怎么就成了堇园。抗战以前,叶玉菡常从这里路过,大门匾额上写的便是“堇园”二字。她想,虽然仅改动一字,那“诚惶诚恐”之义却不仅没变,反而更活灵活现了!战后重返北平,她发现这座院落已经大为变样:匾额不见了,连台阶和门槛都很高的彩绘门楼也统统拆除了,改建成可供汽车出入的普通机关大门,却没有机关名牌的痕迹;临街的外墙一律抹成深灰色;两块包着铁皮涂着黑漆的厚重门扇总是关得紧紧的,上面开着一张供人步行通过的小门和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