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九章 两个1号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今年2月召开的发布会上,展示了磨皮的芯片,竟然让他蒙混过关,成功的骗过了有关专家,被鉴定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我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

  另一世,在接下来不到两年时间里,这位教授趁着热度陆续申报了不少科研项目,相继发布了汉芯2号、3号和4号,争取到的研发经费数以亿计。

  沪市交大的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到令人瞠目结舌,研发实力“雄厚”到让人震惊,英特尔的高级工程师得知此事连呼amazing!这位教授被吹捧为华夏芯片第一人!

  后边他弄出来的芯片也不全是磨皮换标识,教授先生带领学生们利用那个源代码确实设计出了具备一定功能的芯片,并且流片成功。

  但这些芯片,从没有真正投产使用过。

  陈立东在另一世的网络上看过许多揭批汉芯1号的文章,“汉芯”这么好的名字,却成为华夏半导体之殇。

  作为“过来人”,陈立东不反对剽窃他国技术和专利。

  因为许多国家都在这么干,剽窃成功者还将被誉为“盗火者”。

  如果这位教授踏踏实实干事,凭着手里的源代码,再将“键盘和鼠标”那部分补足,那绝对能获得无尽的荣誉。

  甚至能如建国初那批归国的专家学者一样,被标榜史册,受后人膜拜,可惜了

  不过,那份源代码倒是可以弄过来看看,而对那位教授,也应该敲打敲打。

  至于龙芯1号,在另一世也不是默默无闻。

  但陈立东在园区负责招商工作时,是接触过这类项目的。

  2015年,他曾谋划过一个北斗卫星数据中心关口站项目,项目投资方准备在龙兴岛建设一个数据中心,生产利用北斗卫星数据的导航设备,那批导航设备就计划用龙芯芯片。

  在陈立东从另一世带过来的认知中,龙芯芯片要在几年后出现。

  没想到,它比汉芯诞生的还早。

  听汪国杰提起,陈立东赶紧问:“龙芯现在怎么样?能用了吗?”

  汪国杰迟疑地说:“还行吧。”

  陈立东追问道:“汪叔,能跟我详细说说这款芯片吗?”

  汪国杰喝掉杯中酒,然后郑重的说:“

  我的上上任,在1986年时曾经做出过一个决定:中断与IBM的合作,带领連享走自主研发的路线。

  也是在那一年,国家批准了一份文件,名字叫作:《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它还有个名字叫做‘863计划’。

  在那之后,我们科技界与产业界就开始争论‘是否要自主研发芯片’。

  我们认为,既然决心要搞芯片,那就要全套搞,从设计、研发,再到后期的生产,打造一套完整的芯片生态。

  另一方则认为,中国的芯片领域起步太晚,盲目地追赶不现实,不如先利用山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