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章 脱单之节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县这几十年也采过矿,但是铁的品味低,硫和磷等杂质多些,所以发展的不好。”

  陈立东打断了张局长的汇报,问道:“我昨天去了一趟山杖子村,半路上看到一块石头,金光闪闪的,咱们这的山里不会有金矿吧。”

  张局长笑了,说道:“那应该是硫铁矿,或者叫黄铁矿,还有个称呼它‘愚人金’,主要成分是二硫化铁。

  我们县里有个硫酸厂,就是用这种矿石作原料。”

  陈立东有些讪讪地说:“哦,我还以为石头里含有金子呢。”

  张局长肚子里确实有些东西,接着陈立东的话说:“也不能说没有,山杖子那座山应该叫冬瓜山,我们硫酸厂采过标本,进行过分析,矿石成分里含有一定的金,每吨大概有零点几克的样子。”

  陈立东摇了摇头,继续问道:“昌龙还有铁品味高些的矿山吗?”

  陈立东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后世昌龙这边确实有些铁矿得到了开发,许多山民摇身一变成了大款。

  他们这里的男人去燕京、蓟市去买豪车,女人去国外刷包包,口头禅就是:“我们家里开矿滴。”

  张局长犹豫了几秒,然后道:“陈总,如果可以的话,您可以来昌龙进行勘探,再根据勘探结果确定投资。”

  陈立东一听,也是恍然:人家都说了,建国后几乎没有勘探过,资料还是用的鬼子的,再追问下去,只能说自己是外行了。

  采矿之前要探矿,这才是正经的作法。

  那东华就安排人来勘探一下吧。

  实际上,勘探矿产,水分也很大。

  后世,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往往许多前人的结论被推翻。

  根据陈立东来自后世的经验,昌龙这里的山肯定有几座是有开采价值的,开采得晚,更可能的原因是交通不便。

  而陈立东作为系统之主,不在乎交通的问题,铁矿含硫也不在乎,别人吃不下,交给熔炉就行了。

  想到这里,陈立东问道:“咱们昌龙县的电力供应怎么样?”

  这个话题,计委主任接了过去:“昌龙这里水利设施比较多,大小水库200多个。

  有几个中型水电站,小水电站也有十几个。

  不过水电站正在上收,要转给电力公司。电价也都由电力公司来掌控,电价的话,我们用的都是华北电网的电,价格应该是一样的。”

  陈立东想了想说道:“我们能不能收购小水电呢?”

  这个时候县长张广印接了过去:“不瞒张总,我原来在秦榆水利局工作过,私人建立小水电是没问题的。

  单机5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我们县里就可以批。

  至于收购小水电,我们争取一下肯定可以。

  只要蓄水水库符合安全、防洪、环保等要求,我们可以把适合的小水电出让给你们。”

  后边,陈立东再了解了一下通讯、道路等情况。

  石门沟乡已经架设了通讯电缆,陈立东提出架设光缆的建议也得到了张广印的支持,但是需要东华投资。

  交通这边最难受,昌龙隔壁就是安喜县,就是北钢的矿山,那边有铁路,运送矿石有专门的铁路线。

  但是昌龙和安喜中间隔着几座山,以现在的施工条件真得很难。

  后世啥时候才修通的呢?

  陈立东也想不起来,但是他猜测:打通昌龙与蓝市这边的通道,应该是在桥涵施工装备大提升的年代。

  施工装备是啥?比如:盾构机。

  国产盾构机替代进口后,华夏开始成为基建狂魔。

  凭着陈立东的印象,大概需要等10年。

  不过,作为系统之主,不需要运输啊,有电、有通讯就行。

  到时候,安排机械仆从过来操作一番就行了。

  于是,这次投资矿山的考察就这样告一段落。

  陈立东和张广印约定好,后续会安排人跟昌龙县计委和国土部门对接,商洽勘探、采矿、投资水电、光纤通讯等事宜。

  中午,少不了一顿商务接待。

  下午的时候,陈立东回到宾馆,忽然接到孙静的电话。

  孙静说:“老板,咱们集资的事被举报了。需要您回来一趟。”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