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7章 关于电影的讨论(二)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关于电影的讨论(二)

  “还是不一样,电影有海报,电视上有宣传片,有名导演,名演员加持,彼此还是不一样的。”张国榕见多了香江电影的宣传,他知道电影上映前套路很多,为了吸引人进入影院,宣传手段可以说层出不穷。

  “宣传,其实就是广告,广告其实是为了商品服务的。

  国榕哥说出了关键,电影不仅仅是导演的作品,它其实归根结底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要和别人竞争的商品。”

  “你是不是把精神文明忘掉了。”顾常伟接口道,他正卷了一个烤鸭卷,大快朵颐,刚才的聚会,他也客串了一阵子摄影师,给员工们拍照留念,结果就是啥也没吃。

  准确地说,王旭那一桌子菜,就基本上没动过,不过这会儿的华夏人还没那么讲究。所以,当他宣布大家可以打包的时候,那一桌子菜就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的了。

  “我们精神文明也是通过商品载体实现的,电影只是一种载体,当然也是一件商品。

  电影最初就是一件工业品,如果说绘画是为了神而创造的,那么电影,就是为创造利润而创造的。

  电影最开始设计的初衷并不是艺术,工厂大门,火车进站,都没什么艺术性科研。

  那会儿的电影其实还不能叫电影,成为一种动态留影更为恰当,一直到电影开始被商人们收门票放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稀奇,电影才真正的诞生了。

  有人看,就有人投资拍,拍实景不赚钱了,就要求新求变。

  在这个的过程中,作者对影像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吸收了绘画,音乐,歌舞剧等多方面的技巧,最终才演变成一门独立的艺术。

  但电影行业的本质是一门生意,电影的本质是一种商品,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存在的,这个基础其实一直都没有变。”

  “可你还是把物质和精神统一化了,精神文明的宗旨呢?”顾常伟的这个问题其实是这个年代对电影讨论时最经常探讨的问题,王旭一点都不觉得稀奇。

  “精神文明是为了传递一种精神内核,不仅仅咱们有,其实西方也有。

  往远了说,戏曲,歌剧,绘画,音乐其实都是商品,但也同时都是文化载体,内核需要通过这个载体才能呈现出来。

  咱们的口号、标语表现的也是同样的东西,但为什么那东西不能称之为艺术,为什么电影不能那么拍?

  因为没人看,人都没有,你的精神内核就传递不出去。

  口号可以要求群众去背,标语可以要求张贴在醒目的地方,但电影却需要老百姓买票自己去看,伱凭什么让老百姓花这个钱?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证,电影都首先要吸引观众,要让观众爱看,然后才能有所谓的精神内核,才能去传递你想表达的东西。

  电影应当是为取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