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4章 科研定位与剧组杂事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脆,有些特别软,性质千差万别,唯一相同的部分大概就是结构都是纳米尺度的纤维支撑整体结构,中间则是空洞。

  纳米材料那就更多了,纳米球,纳米管,纳米粉末,纳米金属,数不胜数。后世哪怕到了后疫情时代,纳米材料依旧主要还在实验室中。

  有太多的东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该怎么用,不过这都不是问题,对于王旭来说,科学的储备永远都不嫌多。

  当然,这些东西的成果,可能要几十年才能真正走入生活,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仅仅是实验室产物,最多斥巨资建一两个样板给大家看看。

  但那又怎样,高端的装杯不就是玩的这个嘛,买个车,买个表,在王旭的眼里可能都不如一块轻如鸿毛的砖头来得拽。

  工业是个整体性的东西,至少在九十年代,皇冠上的明珠,嗯,别说明珠,那顶皇冠都还戴在别人的头上呢。

  王旭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对这一进程造成颠覆性的影响,但完全可以为条件成熟的时机准备更加充分的储备,这种储备就是未来一飞冲天的底蕴。

  水木的定位本来就是技术的底层研究,并不应该把力量过多地消耗在应用研究之上。

  但人才匮乏,经费短缺,让至少在九十年代,这样的理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王旭依旧想把研究的方向往这个方向引,让水木,帝大回归他应有的定位。

  至于应用研究,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国内嗷嗷待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远不止水木帝大两所,适当分润出去一些项目,让所有的高校共同发展。才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铁人王进喜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的王旭就是试图在创造这个条件。

  尝试性地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出一些不那么重要,但有所突破的成果,至少在王旭看来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基础研究非常烧钱,即便是以王旭现有的财力也不可能完全支撑。

  他现在的唯一目的是培养人才,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小的项目,形成小小的突破,让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形成发自内心的自信。

  自信其实就是科学家最根本的素质,哪怕你失败了一万次。他也依然会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用另一种话说,那就是科学家的性格大多有点儿轴。

  如果你和理工科的很多学者打交道,会发现他们有时候非常难以沟通,因为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建议。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各种诈骗活动的受害者中,理工科的高学历者通常只占极少数,但受骗金额特别巨大的人群中却往往不乏他们的身影。

  因为他们一旦相信,那是真的信啊,真金白银都敢往里砸的那种。

  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是神是鬼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