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新产品与新人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长法衍生出来的丝网芯片生长技术,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是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理论设计,正在进行实验室设备的研发。

  这是华科院,数字研究所和水木等十多家单位共同创立和承担的研究课题,姜主任从王旭的实验室直接批得资金。而起头的只是王旭的一个奇思妙想,甚至连具体实现方案都没有的一页纸项目。

  一页纸项目就是那种王旭负责想,能不能成根本不管的纯粹创意性的项目。

  现有的大规模半导体集成项目都需要设计、流片、修改、再流片、试生产、大规模生产的一整套流程,非常昂贵且繁琐。

  而且一般都只有确定性可以销售一定批量的产品才有这么干的可能,否则,成本那就没边了。

  这也是好多军工领域的东西集成度并不高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先进制程不稳定,容易遭干扰之类的原因,更多的还会因为成本,因为军工的好多研究性的东西,甚至生产性的产品都没多少量。

  比如说你设计一个坦克的火控系统,研发阶段最多有个十台样车就了不得了。

  就为了生产个几个,几十个,走一趟那个流程?然后呢,之前那么多设计、流片上花的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平摊下来,每个得好几十万。

  如果是就一个芯片还好,如果是好几个呢,那成本简直就没边了,再有钱也受不了,所以,很多的军品集成度做的并不高。

  EDA软件为什么那么重要,除了各种简化的辅助能力之外。就是可以大规模的减少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在流片前就进行各种模拟测试,极大地减少了研发中的错误导致的浪费。

  而王旭这里提供了一个并不那么贵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有可能直接生长出来一颗芯片,然后直接封装测试就行了。

  这就有可能极大降低前期的研发投入成本,如果能够研制成功,就凭这种专门针对小批量的产品的特性,对国家来说那简直就是基石级的技术。

  甚至于,对于批量不大的一些产品来说,可能直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都比走那么一套流程来得便宜也说不定。

  比如,某款战机上用的专用芯片,总共可能只需要那么几百片,每年几十片的样子,如果按照传统方法,你根本不可能去搞集成化设计,更不能设计专用芯片,只能用电路搭配通用芯片来解决。

  但有了这种设备,可以快速地小批量生产一些出来,当然肯定不如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低廉,在这个特定的规模尺度上,他完全可以做到费效比最高。

  不过这些都还只能是畅想,目前这不还在实验室阶段呢吗,估计怎么也得好几年才能有正式的产品问世。

  目前走的路子还是老路,只是现在的光刻机什么的因为制程没后世那么变态,所以价格也还可以接受。特别是华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