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0章 如火如荼的科技艺术节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一次都会对各种规则进行微调,在各大高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依旧延续简单有趣便宜的竞赛思路。

  但在不远的未来,什么机器人大赛啊,火箭大赛啊,也不是不能想象一下的,钱嘛,未来的华夏会有钱的。

  谁能想象就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后,华夏的学生航空大赛能有十几个竞赛科目,几百所学校的积极参与,里面的无人机甚至都能精确投弹了。

  王旭稍微关注了一下科技大赛的进程也就作罢,带着王霏去看电影了,这一次的电影赛事依旧叫大学生电影节,比前世的大学生电影节提前了一年而已,筹备单位却依然是传媒大学。

  怎么不是电影学院,谁让去年是电影学院呢,说好了轮流办的,去年你电影学院近水楼台,组织了电影节,今年华夏传媒的自然不干了,其实华戏也想争来着,但谁让戏剧节依旧是他们承接的呢。

  不过估计明年的这一赛事将会到魔都举办了,毕竟上面也要一碗水端平,魔都市最近在搞浦东大开发,各种改革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举办一下大学生赛事也算是增光添彩的事情了。

  不过,就目前而言,也就是帝都、魔都、金陵、蓉城和长安几座城市有能力承办如此复杂的一个综合性赛事,放到其他地方,可能还真没这么多大学。

  不过这样就不是王旭需要担心的了,挖坑不埋从来都是他的作风,这么多大学都盯着这样一个重大赛事,估计要想黄了的概率也不大。

  其实,赛事最怕的是一种固化,老是同一批人搞来搞去的,难免最终沦为人情的世界。但像大学生科技艺术节这样规模的,反而很难了。

  就好像全运会之类的体育赛事,反而是所有赛事中最容易做到公平的。就算是一届有失公平,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不断变更承办者的赛事,显然更具公平性。

  电影节和其他赛事相比,应该说是一个更具规模的赛事,毕竟,电影谁都能看,也谁都能评价,即便是九十年代初的时候。

  一连三个月,在各大学礼堂或者大草坪循环播映的电影可以说是大学生们的最爱,电影除了学生作品之外,更有专业组的赛事,这就和真正的电影节没啥区别了。

  专业组中,允许专业电影厂甚至海外的电影公司送展播放,去年初办,没什么电影厂响应,组委会就干脆联系了中影直接调了一批当年已经上映的片子拷贝过来,就当是文化慰问了。

  专业评委们也就针对这些已经上映的片子,评出了常见的各种奖项,奖杯是工美设计的,是一只简约的凤凰造型,因此也被称为金凤奖。

  当然也有大学生投票的奖项,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共四项学生选择奖,这些奖项就没那么权威,但却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学生的审美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