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0章 创业最烧钱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0章创业最烧钱

  后世流行一个段子,富一代最怕富二代做什么,答案是,创业。

  所以,花钱最快的方法,自然是创业,王旭拿出一千万,成立了一个创业基金,合并到自己的实验室,一起扔给玉卓师兄代为管理。

  反正,如果有技术拥有者想创业就可以来这里申请,目前只针对技术池中的人物。

  技术的发明者可以优先使用池中的技术进行创业,这是早就定好的规则,技术池的管理方会自动占一个百分比的股份。

  相当于技术投资,因为技术池中的技术大都是衍生出来的,极少有全新的发明。具体占多少,就需要和技术池的管理方谈了,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但在真实的操作中,绝大部分的技术发明人并不具备创业的能力,所以,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目前还是零蛋。

  搞研发和办企业真的不是一种东西,拿着好技术做成一堆狗屎的例子真的屡见不鲜。

  同样,拿着狗屎一样的技术,卖得风生水起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在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了丑国几大著名退学创业的样板,但在华夏的校园里,这样的现象还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毕竟华夏确定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都还是上个月的事情,学校里的老师,拥有太多的退路,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地离开舒适区呢。

  九十年代之所以被称为创业的蛮荒时期,是因为这个时代很多的创业者都是被逼无奈才出走的,而不是主观的意愿,失败的概率简直高得离谱。

  如今这个时代甚至还不像十年前,那会儿离开体制出来创业的一般都是主动的,具备极高的主观能动性,计算所公司,加上帝都的两通两海,甚至巨大中华,都是这样的典型。

  而到了九十年代,国有的企业大规模经营困难,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都大量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会儿有很多人被迫离开体制,走上创业的道路。

  这些人无论是思想还是技能,乃至心态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创业真的非常的艰难,大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走上进入私企的打工道路。

  当然也不是没有自己出来的,比如过两年搞电池的那个牛人,那也是自主创业的典范。

  王旭在这个年代投钱做风险投资,是真的冒了很大风险的,这会儿的投资,大都是投资者占据大头的,很少有有技术的科研人员,愿意拿自己的技术为别人打工。

  而投资者占小头的玩法是九十年代后期才被硅谷互联网企业带到全世界的,这会儿的华夏总的来说,还没有融入世界。

  王旭也懒得再去琢磨什么新玩法,干脆就学了后世风险投资的玩法,按照孵化、天使、ABCD轮、上市的标准模式扔给了玉卓师兄,让他去琢磨吧。

  这位师兄可是这方面的大佬,投资对他来说,几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