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默契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好,老师也说我声音好,但是中气不足。但是这属于先天不足,除非从小就练习,否则无论我怎么练,也最多好一点。”

  “是的,不过有了功法就不一样,那就是补先天不足的。所以啊,好好练吧,以后记着我的好。”

  王旭是典型的工科生思维,他打算帮王霏,就会全力,也不会求什么回报,何况这还是自己的女人。

  就好像做一件产品,总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最好,回报只是行进路上的副产品。而如果在开始时就考虑回报,往往得到的是个次品,回报也会给你打折扣。

  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就是这个道理。

  想帮助王霏更进一步,是不能靠堆砌一堆抄出来的歌来完成的。

  或许先期可以用一堆流行度高的新歌,来帮助她快速走红,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但在后期,就算堆再多的流行歌,也就那样了,因为俗了。靠堆流行歌来封后,那是只能出现在小说里的情节。

  90年代,也就是那个黄金大市,整个香江乐坛却全被小日子喷成口水歌,甚至说香江只有流行,没有音乐。

  这和后世对网络口水歌的评价,不能说大同小异,简直是一模一样。

  王霏之所以被称为盖压一代,邓丽君后唯一天后,绝不仅仅因为流行度广的原因。

  更是因为她的专辑在风格上进行了大量新探索,使她的风格在流行至上的香江显得非常另类而独特。

  从而让整个乐坛,包括亚洲乐坛都耳目一新,当然这种探索在王旭看来可能更多是为了好玩。

  而正是这一点让她得到了大量专业音乐人士的支持和好感,不仅仅局限于香江,还包括弯弯,东南亚和小日子。

  而各种评价体系都是由这帮子人建立的,因此对王霏的评价远比同代女歌手高得多。

  90年代是香江的黄金大世,男歌手有四大天王,当然让王旭来说,四大天王最多有两个,就是张学友,和刘德华。

  因为剩下的两个其实都应该算歌星,无论从唱功还是歌曲流行度来看都只能算一般,和天王相距甚远。

  而在女歌手方面,同样处于梅姐隐退,群雌争霸的鼎盛时期。

  王霏出道时的艺名是王靖雯,与此对应的英文名是Shirley,“大陆妹”王霏被取了一套附庸风雅的艺名,是为了尽力接近香江听众的趣味,在王旭看来却是土得掉渣。

  “Shirley”也是当时大姐大之一关淑怡的名字,1989年的香江听众,心中最爱是关淑怡、周慧敏、林忆莲,她们是香江女歌手的翘楚。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主流流行乐,尤其是女声流行乐,在制作时,会把人声的地位置于音乐性之前。

  王霏前三张唱片的目标,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