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5章 操作系统初露面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系统才有了第一版稳定的内核。

  大概今年吧,也许已经有了,Linux的第一个发行版本会由一个叫帕特里克·沃尔夫的程序员打包出来,自此Linux才算是走上正轨。

  只不过,现在的华夏还没接入Internet呢,所以,王旭完全无法获得Linux的源代码,而且,现在的Linux版本,王旭还真看不上。

  除了理念先进,代码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王旭的操作系统计划,其实比Linux来得更早,这是超算项目中最早投入研发的软件产品,早到去年年底就已经有年轻教师投入开发了。

  目前还只是针对Intel系列的芯片做的适配,更是只能支持少数几种显卡和显示模式,各种外设更是支持得非常有限。

  当然,这也已经足够了,毕竟水木内部的计算机大多是批量采购的,需要的显卡种类也就那么几种。

  系统更是还无法对多个外部GPU进行调用,以实现王旭最初的超算梦想。

  但,简陋的,只支持PC单机的,只有命令行,还没啥应用的,甚至还有无数Bug的第一个开发版本,还是在三月份就已经出现了。

  王旭有点看不上这东西,因此没有声张,也没大张旗鼓的宣传,虽然闫教授很想吹一把,但被王旭劝住了,稍等等,反正完全体已经不远了,等弄好了再一起吹呗。

  但,不管宣传不宣传,华夏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桌面操作系统,就那么悄没声息地就那么出现了。

  没用啥神兽名命名,王旭就那么简简单单地将它命名为Cos,ChineseOS的缩写。

  嗯,没错,中文操作系统,虽然第一个版本还不支持中文,但基于32位的底层逻辑,让它可以轻松的扩展各种文字的支持。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华夏人的操作系统。

  这套操作系统现在只有一些基本的功能,能开机,也移植了一些小工具用于开发。甚至连基本的网络连接功能都没有,原因嘛,还没开发相应的网络程序。

  王旭直接跳过了8位和16位时代,内核直接就是32位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开发这个产品只能在80386以上的机器上完成最终调试和测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旭又绞尽脑汁地搞了个兼容模式出来,让16位的计算机也能够运行这个操作系统。

  但那速度就实在没法恭维了,除了体验一下,实在没啥实际用途。

  不过开发倒是依旧可以在老机器上完成,毕竟GNU本身是可以适配8位,16位和32位的编译模式的,只要在编译的时候换个参数就行了。

  这个项目从最一开始就非常困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而言,毕竟华夏就没什么人真的搞过操作系统。

  就连写操作系统那本教材的老师也只知道理论,没有真的实现过一个操作系统,其中的繁琐与麻烦可想而知。

  也就是王旭的项目规划书写得足够的详细,甚至很多难点问题他都自己上阵给解决了,才得以让第一个版本的Cos顺利诞生。

  更何况,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开发都只能在DOS操作系统上,连Unix都没有。

  然后利用简陋的编辑工具,开发一个根本不能在DOS上执行的东西,那种繁琐你想想就知道了。

  不过,随着第一个版本的Cos正式完成,开发工作也就算走上了正轨,终于,苦了好久的老师学生们,终于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进行开发调试了。

  这都归功于一些常用的Unix工具,也都已经进行了移植,比如cat,grep之类的。

  这些东西其实都能找到源码,早早地就有留学的师兄们带了回来,甚至都无须王旭出手。

  ——

  (明天见)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