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2章 王霏故事会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王霏故事会

  “这样的节目倒是不难做,成本很低,不过好不好看完全看主持人讲得怎么样,对吧。”颖姐很快判断出了王旭的小策划优点和缺点。

  “是的,文案和讲解人是关键。”王旭点头。

  确实是这样的,反正成本不高,简单一交流,颖姐就和王旭达成共识,既然成本不高,录出来再说就是。

  颖姐干活麻利得很,很快一位摄影师就被请了过来,可惜的是,数码摄像机还没有发明呢,现在还是扛肩上的大号录像带,只能够录制PAL或NTSC制式的录像带而已。

  要说起来,如果九十年代音响系统的发展是一的话,影像设备的发展恐怕有十,甚至是一百。

  没错,数字式设备早就能处理音频信息,因此即便后世增加了许多诸如环绕啊,杜比啊之类的各类噱头,但核心其实一直都没有变。

  因此甚至有些六十年代的设备,在九十年代依旧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而且实实在在地被广泛使用着。

  但是视频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却还需要几年才能发展出来,更需要超过十年,才能形成我们熟知高清的数码视频设备。

  后世耳熟能详的无论720p,1080p还是2K,4K都需要根据摩尔定律的限制而发展,距离现在还远得很呢。

  现在唯一能录制真正高清内容的方式,是摄影机,使用胶片进行拍摄,也就是拍电影的方式。

  不过,王旭并没有做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摄影机使用麻烦,成本高。另一方面,摄影成果胶片的保存复制,发行都是问题。

  保存必须在专业的胶片仓库进行保存,否则很难保证保存质量。复制需要专门的拷贝机,要想转成录像带,更是需要特殊的设备才行。

  所以,王旭还是随大流地选择普通的电视摄像机,不过是拜托颖姐帮忙去租了个专业一点的来用。

  而这个年代的专业摄像机和家庭摄像机的主要区别其实是集中在摄像镜头上,录制部分却没多大差别。

  摄像师姓张,就是王霏之前拍摄MTV时的摄影师之一,他是个跑单帮的。有活了叫他就行,从电影行业里出来的,平时给人做些零星的摄像活计为生。

  像什么婚礼啊,晚会啊,都是他努力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靠人脉关系获得业务。这年月,在香江这样的人非常多,电视台都有专门的摄影师,但他们基本上也会被拍电视剧之类的业务填满。

  而其他单位需要摄影服务时,则大部分靠寻找这些跑单帮的摄影师来开工。能够懂些光线和构图的专业摄影师,即便在香江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一旦有了些名气,那么找活并不难。

  这次请来的就是这么一位,典型的香江人面貌,有些黑,有些瘦,不苟言笑,面容严肃。还带着个徒弟帮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