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怎么像体验店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名头,说起各种参数指标也是头头是道的。

  着实唬着了不少卖器材的,而且吧,毕竟老自动化系出身了,玩弄电路还是手到擒来,所以也没少帮店家处理一些他们处理不了的专业问题。

  一来二去的,没过多久,老闫在那个小小的音响器材领域就有了些名气。

  再加上他光听不买的习惯,更是对着所有的音箱都是一顿喷,这个低音太闷,那个高音太燥,这个有混响,那个怎么还有交流声啊。

  按照这位老哥的说法,那超音波里卖的绝大部分都是只能听响。顶级的建伍,山水,索尼也就是能听,离好听都还差着距离呢。

  关键是,这位老哥每每都言之有物。比如他说建伍音响的低音问题,那个低音炮和两个大音响的低音混响很严重,导致低音光沉不脆,遇到连续低音阶的时候就含糊得一塌糊涂了。

  然后还关掉低音炮让他们仔细地听,果然,不说不知道,一说吧,还真就是有这么个问题。可关了吧,沉又不够了,所以他评价能听真的不过分。

  当然,这些经验,是他在自己家里那套上已经试过了,到人家店里无非重新演示一遍罢了。

  其实他给出能听的评价已经有点超规格了,毕竟几千块的东西,还是自己的,不舍得差评太过。

  九十年代玩发烧的人真的是非常稀少,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搞舞台音响出身的,而舞台音响讲究氛围的营造,强调重低音效果,重视远程效果。

  而家庭音响这一块,反而是缺失的,所以很多直接从舞台音响上抄来的理念被应用在家庭音响上,弄得有些不伦不类。

  直到差不多2000年后,有钱人渐渐多了起来,顶级的听音室设备才真正进入华夏。那会儿,专门研究家庭音响的行家才多了起来。

  所以这会儿的老闫,靠着老工科生的严谨,没少看专业书籍,对各种声场啊,电路啊,前后端放大啊,滤波啊,交混立体声啊,等专业概念掌握得飞快,知识积累更不是普通发烧友能够比拟的。

  所以,老闫居然很快就在新街口一带成了家庭音响行家,很多人都会跑来找老闫咨询买音响的问题。

  而周峰他爹在帝都打听来打听去,最后还是找到了新街口,那里毕竟是帝都音响器材的集散地。

  简单考察了一下周边环境,老周也是够狠,直接临时租了一间店铺,就把拿到的样品摆了进去,按照王旭给的图纸,布置成了一间比较简陋的小型的听音室。

  然后开门营业,还专门招了个女服务员。一边让来闲逛的人试听,收集反馈,一边测试市场。

  要么怎么说这苏省人是真会做生意呢,只是想检测一下音箱,都能折腾出许多花样。

  当然他们在和左邻右舍的交往中,也知道了有些名气的老闫,然后专程登门请老闫出山帮忙测试。

  所以,最后的他们的测试报告是老闫和华科院声学所做的,花了不少钱,最后找到了王旭的老师给做检测。

  他们倒也不觉得有问题,谁让这年月真的是高端人才奇缺呢,找人找出乌龙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只能从另一方面证明,王旭师出名门,王旭的东西错不了。嗯,逻辑有些混乱,但是朴素而直接。

  周峰的老爹现在坐镇帝都,临时租的小门面,经常高朋满座,免费给周围音乐爱好者试听,设备都很好,即便是有源的系列都效果超群,可以说口碑爆棚。

  现在居然已经在新街口地区有了点名气,毕竟他不卖组合音响,甚至什么都不卖,光展示,不销售,连招牌都没有。

  听周峰解释了半天,王旭终于捋顺了这中间的弯弯绕,行吧,这不就是后世的体验店吗,以后能生产了,直接挂牌子就能卖了。

  做生意的果然都是人精,自己就能琢磨出好点子,后来他们那么有钱不是没原因的。

  ——

  (生病两天,没检测也不知道是不是阳,只是症状像。全勤也搞没了,损失惨重。)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