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组合(二)(求追读,求票票)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都会有好坏两面吧。

  东直门中学算不上多好的高中,但也在附近很有名望。原因就是这里每年的大学录取率接近三成,但依旧有超过七成的学生会就此走向社会,这是现实,得接受。

  王旭能够尽量给予这些女孩一些帮助,为她们铺一条还算顺畅的人生道路。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是王旭作为老板需要承担的。当然,这几个女孩未来创造的利润,也是王旭需要笑纳的。

  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点像棒子国的练习生,算是权宜之计吧,王旭并不打算广泛推广这种奇葩制度。

  在王旭眼中,练习生制度其实是一种很低级的制度,除了棒子国和小日子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以之为主要艺人培养方式。

  因为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产品实在太单一了,文娱,说到底还是文字头的,而练习生最多只能产生娱的那一部分。练习生练的是技能,缺的是智慧。只能出品花瓶般的产品,保质期短,质量一般,产量还有限。

  在王旭的心中,与其折腾练习生这种闭门造车的奇葩制度,还不如投资艺术类的职业教育。

  艺术真的是一种高深的学科吗?顶级的,可以触碰到灵魂,确实可以算是。但普通的呢,纯粹表演型的呢,说白了,唱歌、跳舞,甚至演戏其实就只是一种技能罢了。

  大部分普通人,经过几年的培训,都可以做到唱跳俱佳。所以缺人才的时候,职校才是海量出品人才的培养基地。有了足够的基数,什么样的优秀尖子挑不出来?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特别是基层。任何行业都需要足够的基层人才去填充,才能竞争出顶尖的那一批。类似于养蛊,最终活下来的才是最好的。

  而普通的,则会充斥这个市场,把价格打下来,她谋生,你享受,如此而已。

  王旭看到的未来中,娱乐圈的集中效应越来越显著,极少量的头部占据绝大部分的资源,也贡献绝大部分的利润。而海量的底部,却只能分享极少量的资源,也贡献最少的利润,但却养活最庞大的从业者。

  当资本看清这一趋势的时候,资源就开始更进一步倾斜,根本不会在乎是不是杀鸡取卵,这个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

  王旭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地让自己人,快速成为头部的那一部分,在资本倾斜之前完成跃迁。

  而王旭自己,则要么成为资本,要么打破资本,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让王旭也很头疼。

  你看未来煤老板们,带着海量资金进场,却没能成为资本,带走一地鸡毛。

  后世盖房子的,携院线优势,也仅仅将娱乐圈撬开一个缝,看起来众星云集,仿佛天下都给面子,却是各种被骗,苦熬了多少年才真正成为圈子的成员。

  最终成为资本爸爸的,却还是互联网资本。为什么呢?与其说是财富的力量,不如说是技术导致的渠道革命而引发的洗牌。

  如何让自己成为资源的分配方,而不是争夺方。如何分配这些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让门槛变得更亲民,这是王旭未来一定会面对的问题。

  当然,打不过就加入,这是个体的最佳处世之道,王旭到目前为止也都是这么做的,在圈子里混成大佬,还是成为大佬再进入圈子,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特别是对王旭来说,更是纠结,因为他更喜欢的,其实是技术。

  他可以气定神闲地撕好几天胶带,而不会有任何心浮气躁。可以连续几天熬夜啃论文,只为搞明白单晶铜到底是个神马玩意。

  但仅仅改写一部《悟空传》就让他焦头烂额,就差上蹿下跳,直接变身悟空。

  这是本性,王旭改不了,也没法改,所以他也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混成大佬的路途中去,他舍不得能给他带来更大满足感的东西。

  技术可以带来资本,但是资本却不一定能带来技术,王旭有这个自信获得技术。

  但如何通过这些技术,获取资本,进而转化为资源,最终成为大佬,这是一个问题。

  这里面弯弯绕太多,至少目前,王旭还有些摸不着头脑。所以他只能摸索着前进,摸着石头过河嘛,这年月,概莫如是。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