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山神板凳的传说_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鸿运当头。

  从明清就开挖,长白山八十年代人参都不多见了。

  秋末草木茂盛,山里面野兽众多危机四伏。

  得由经验丰富的采参人“把头”带着,不然贸然进山小命儿很容易就没了。

  采参有一套规矩。

  从进山,到寻参,再到采参,每一步都是相当不容易。

  尤其得把其中一位“老神仙”伺候好喽。

  赶山前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祭拜“老把头”。

  “把头”可以有很多,但“老把头”也就是“山神爷”不超过五个。

  祭拜也不是随便鞠个躬,磕个头就完事儿的,那规矩老多了……

  而东北只认最后一个,这位“山神爷”来历一般经历不一般。

  清时期的华北、中原、山省等几个省的普通老百姓遭遇天灾人祸。

  为了吃上一口热乎饭,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往人烟稀少、土地肥美的关东地区拓荒,扎根。

  过山海关有好几个省的人,后来山省人是最多的。

  以前关东地区是大清老家。

  皇族可不傻,为了不让外来人祸祸关东,就把老家全部给封禁了,还派重兵把守。

  百姓们为了一口饭吃各显神通。

  冒险闯关的人太多了,“闯关东”也由此得名。

  这些人到关东以后,也不是直接就开始种田了,当时大部分地区可都是蛮荒之地,“北大荒”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家不互相扶持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养成了东北人好爽好客的性格,遇到困难都会帮一把,除非仇怨太大。

  当时一部分开垦农田,另一部分就干起了看起来“不太正经”的事。

  搞什么采人参、淘金子、砍树伐木、采集蘑菇野果,打猎之类的,成为了“赶山人”。

  人参这东西可精贵,据记载,皇太极时期人参可以为朝廷提供约二百多万两白银收入。

  可以想象当时挖掘的多狠。

  人参值钱不假,但赶山更危险,好多人连人参的影子都还没见着就在路上被饿死、淹死、掉下山崖摔死,甚至被野兽吃掉。

  所以“赶山人”和当地人对于“山神”都怀有敬畏之心。

  不过这个“神仙”究竟长啥模样,那谁也说不上来。

  “山神”的传说也是有很多种的。

  最初的老虎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山神”,因为他被追杀时逃到长白山。

  碰到了老虎,而后又得人参,他认为是老虎帮他得到了人参,卖了人参的钱去招兵买马打下江山。

  在民间传说里,这“老把头”有四个人,努尔哈赤、王稿、柳古。

  不过在东北民间名气最大的是孙良。

  他也是当时的“赶山人”之一。清初时,他生活的山省经历了大雪、地震、饥荒等大灾。

  孙良是个孝子为了给母亲寻药治病,作为最初开始闯关东人的一员。

  从一个叫“金口”的码头登船,晃晃悠悠地飘过了渤海,最终达到长白山。

  可他啥都不懂啊,游荡了一两个月差点饿死,一颗人参都没找到。

  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老乡叫张禄,是个经验丰富的赶山人,结伴而行后,张禄教了他很多赶山知识,两人终于挖到了人参。

  后来有一次两人走丢了。

  老赶山人都能走丢,可见山里多危险,不是谁都愿意拿命去赌的。

  孙良回到约定的地点信守承诺,原地等了兄弟三天三夜张禄都没回来。

  赶山人,讲共患难,同富贵,一起进的山,绝不能抛弃同伴,遇到路上结伙的也是一样,必须讲义气。

  他不能走,就进山去找,在山里迷了路,再也没走出来。

  将死的时候,咬破手指,在一块卧牛石上,写了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