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謇:中国近代“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拓荒者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年两次向两江总督刘坤一上书,“请先立师范学校”和小学,但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决定自己出资“自立师范”,随即于1902年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所设课程1906年时有农、工、蚕桑、土木、测绘等科,从普通师范发展成综合师范。1905年,又开办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后经1909年、1920年两次扩建;还设有乡村师范、甲种师范、乙种师范、盲哑师范、单级师范的讲习所以及幼稚园传习所等基层师范培训机构。此外,还资助、帮助创建了东台母里师范学校、淮属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

  在普通教育方面。他认为,“欲雪国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因此必须办普通的基础教育,于是在南通各地创办中小学。到1922年,共创办高级小学60余所、初级小学350所,初级中学7所。

  在职业教育方面:在垦牧公司附设农业学堂,逐步发展升级为初等农校、乙种农校、甲种农校,直至大学农科;并逐步设立农场5处,林场、牧场、苗圃各1处,供师生实习、研究、试验之用。在大生纱厂设立纺织传习所,随即改称通州纺织学校,聘请留美回国及日本专家为教师;后升格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并设立实习工场,研究革新纺织工艺和设备,直至升格为南通纺织大学。此外,还先后开设了商业学校、医学专门学校、镀镍传习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蚕桑讲习所等。

  在特殊教育方面:创设盲哑学校,授以力所能及的谋生手艺。创设伶工学社,旨在改良旧戏剧,创造新戏剧。

  在社会教育方面:创建南通博物苑,分别陈列自然、历史、美术的标本和文物。创建南通图书馆。开办更俗剧场,以“破旧俗,立新风”为宗旨,破除宣扬迷信、不讲公共卫生等陋习。

  张謇所办学校多为全国首创,不仅使南通的教育发展领先于全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为全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张謇为兴办南通教育事业,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负债近百万,年届70仍在卖字筹款,可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竭尽生平之全力。三

  张謇投身实业和教育的初衷,是把地方建设好,使民众过上好生活,从而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他认为地方建设是整个国家建设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应该尽力而为之。他创办各种企业当然离不开赢利,但最终目的并不在于赢利,而是为了利国福民。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如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之所以名之为“大生”,即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涵义,并以“衣被所及遍我东南”自勉,后来在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