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对辞官者查亏空!查到即抓!_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名为官试。先从中央各官衙开始试行。”

  “各官衙提前一年把本衙需要补充和添加的官吏名额汇总给吏部,由吏部将朝廷需要任命的候补京官向全国发布,并定期每年由吏部举行官试,参与官试的主考官会临时安排,然后考试合格者,可先以观政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在该官衙观政,观政一年再安排实职。”

  韩爌听后点点头:“这样倒也避免吏部文选司和兵部武选司因职权过重而卖官鬻爵,且导致整个朝廷的吏治为之败坏,至少想靠行贿受贿做官的人将多行贿几个官才行,而且还得像科举一样,得在知道谁为主考官后才能临时去走门路,这的确利于吏治清明。”

  说着,韩爌就问着魏忠贤:“魏公公觉得如何?”

  魏忠贤道:“外朝的事,你们几位定了就行,拟好旨意,给咱家批红就是。”

  韩爌知道魏忠贤这样说就是同意的意思,便拟好旨,交给魏忠贤批红成了圣旨。

  与此同时,六百多名文臣的辞官疏则因此没有被立即票拟批红。

  张贵和韩爌等先议定了负责离任审计调查的监察组官员,其中官员就有徐光启、毕自严、文震孟、蒋德璟、祁彪佳这些支持变法的官员。

  领头的是礼部左侍郎徐光启和户部右侍郎毕自严。

  不过他们都将临时兼任监察御史一职,以风宪官的身份对这些准备辞官官员进行调查。

  徐光启和毕自严在算学和钱法账目上都有不错的能力。

  因而,他们要调查这些官员在职期间在财务上的真实状况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刘光斗等人也没想到的是,朝廷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批准他们辞官,而是先颁布了对上疏请辞的官吏进行离任监察的制度。

  嘭!

  刘光斗在知道此诏旨后,直接从椅子上摔在了地上,脸色霎时变得苍白无比:“我其实也没有那么想辞官。”

  张孙振看了刘光斗一眼,且还忙过来扶起了他:“公何必这么说!他们要查就查,我就不相信,他徐子先、毕景会这些人还敢栽赃陷害不成?!”

  “可问题是,没想到这些要搞变法的酷吏和那张国舅会想出这么毒辣的手段!离任监察,查亏空,还查懒政,这简直是要不把人逼死不罢休啊!”

  刘万斗痛苦不已地说了起来。

  刚中进士不久而不用担心什么亏空的张孙振对这个制度还没有那么深恶痛绝,只道:“他们一向这么刻薄,能有什么办法。”

  嘭!

  “吏科给事中刘万斗是否在这里?”

  这时候,帘子被人一摔,几个锦衣卫就和几名文官走了进来。

  为首的就是文震孟。

  文震孟道:“我们是离任监察组的监察御史官,现在奉旨拿他,若有隐瞒,将以同罪论处!”

  刘万斗听后忙往里屋躲去,且对张孙振说道:“就说这里没我!”

  “他在这里!”

  张孙振忙喊了一声。

  刘万斗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孙振。

  张孙振则已经站到屏风外,对着已经走过来的文震孟等人拱手道:“上差勿怪!晚生只是和刘给谏在这里谈论经学,并不知道他在任上有何亏空等事。”

  说着,张孙振就指着刘万斗:“他就是吏科给谏刘万斗。”

  文震孟见此点点头,对刘万斗道:“因你上疏辞官,我们对你在任吏科给事中期间做了调查,伱有三笔账目来历不明,其中最大一项是吏科炭例采购,你为何记账是三万两,但实际吏科只开销了五千两,还有两万两是怎么回事?你的账目虽然记得诡异,但毕部堂和徐部堂还是查算了出来,你去给他们解释解释吧。”

  文震孟说着就对调到监察组任职的锦衣卫官校说道:“把他带走吧。”

  锦衣卫们便将已经失神的刘万斗提了起来。

  刘万斗这时候回过神来道:“文公,我不辞官了,我不辞了啊,可否不要再调查我!那两万两的亏空,我后面慢慢补上去就是!”

  请收藏:https://m.bqg7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